大二医学生飞机上救人被质疑“无执业资格”,当事人:紧急救助无需有证,并已在急诊见习半年;律师:确为见义勇为 飞机上救人的大二医学生:“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?” 7月19号下午三点多,武汉飞新疆的航班刚过祁连山,机舱里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广播:“有没有医护人员?紧急情况!有人不舒服!” 孙毅杰正对着舷窗发呆,听见这话“噌”地站起来。邻座大叔拽了他一把:“小伙子,你去凑啥热闹?”他没回头,只甩了句“我是医学生”,手里还攥着没看完的《诊断学》笔记。 过道里挤满了伸长脖子的乘客,最前排座位上,一个穿碎花裙的姑娘正瘫在椅背上,脸色白得像纸。“我喘不上气……手麻……”她说话时嘴唇直抖,手指蜷得像鸡爪。孙毅杰蹲下去,指尖刚搭上她手腕就皱起眉——脉搏细得像游丝。 “大姐,你以前有啥病不?”他声音有点抖,但手很稳,一边摸颈动脉,一边抬她眼皮看瞳孔。姑娘断断续续说自己晕过好几次,还“死”过一回,现在头重得像灌了铅。 空乘推来急救箱时,孙毅杰已经把姑娘的头歪向一侧,“给我氧气面罩,再拿血压计。”他撕开包装的动作很熟,这让旁边一位穿白衬衫的男人忍不住开口:“你有医师证吗?乱动手出了事算谁的?” 周围瞬间安静了。孙毅杰没停手,捏着血压计袖带的手顿了顿:“现在她血氧掉得厉害,等有证的来?”他声音不大,却让白衬衫男人往后退了半步。 量完血压他松了口气,高压90不算太糟。“别紧张,你这是呼吸碱中毒,跟我慢慢喘气。”他把自己的水杯递过去,“用嘴呼,用鼻子吸,像闻花香那样。”姑娘照做时,他悄悄按了按她发抖的膝盖,这是在急诊见习时刘老师教的——紧张时触碰能传递安全感。 二十分钟后,姑娘手指慢慢伸直了,脸色也泛出点红。孙毅杰让空乘拿来毯子垫在她身下:“平躺别乱动,落地去医院查电解质。”他掏出手机存了姑娘室友的号,“有问题随时找我,我在武大附一见习。” 这事他没当回事,直到三天后被同学@才知道自己上了热搜。评论区吵翻了,有人说“学生娃瞎逞能”,还有人翻出《医师法》说他“非法行医”。孙毅杰对着屏幕挠头,想起寒假在急诊室,刘老师让他给心梗病人递除颤仪时说的话:“证是保护你的盾,但救人时,心才是指南针。” 他给刘老师发微信,老师秒回了个大拇指:“你做得对。记得不?上次那个地铁晕倒的大爷,你不也先给测了血糖?”孙毅杰笑了,那天他也是被个大妈追着问“有证没”,最后是急诊护士长帮他解的围:“人家孩子在这儿见习半年,比某些挂号的还熟流程。” 后来记者找上门,孙毅杰指着课本上的标注给人看:“你看,呼吸性碱中毒处理原则第一条就是稳定情绪,调整呼吸。我没用药没扎针,就是陪她喘气。”他翻到扉页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“见彼苦恼,若己有之”,这是他去年见习第一天抄的希波克拉底誓言。 律师说的那些法条他听不太懂,但知道奶奶常讲的理:“路上见人掉沟里,你能因为没考驾照就不伸手拉?”这话被网友扒出来后,好多人在下面接:“我爸当年心梗,就是个护士实习生救的,现在每年都去看人家。” 最让孙毅杰开心的是那个姑娘的微信:“小孙医生,检查结果出来了,钾有点低,谢谢你啊。”他回了个笑脸,又加了句“以后别老憋气”。 现在他照样每周去急诊见习,只是穿白大褂时总有人盯着他看。刘老师打趣他成了“网红”,他挠挠头:“其实我就是做了该做的。”那天他在分诊台看到个新闻,说有地方立法奖励紧急救助,突然想起飞机上那个白衬衫男人——或许他不是坏,只是怕担责。 晚上回宿舍,孙毅杰在日记本上写:“证要考,救人的心不能等。”窗外的月光落在《诊断学》封面上,照亮了他用红笔圈的那句话:“医学是随着生命的第一声啼哭诞生的,比任何证书都早。”